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书论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书论》 来自:《作品》

王羲之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原籍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原文

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及钟繇书,骨甚是不轻,恐子孙不记,故叙而论之。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攲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必注意详雅起发,绵密疏阔相间。每作一点,必须悬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后曳。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或上尖如枯秆,或下细若针芒;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为一字,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仍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心欲急不宜迟,可也?心是箭锋,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夫字有缓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缓者?至如“乌”字,下手一点,点须急,横直即须迟,欲“乌”三脚急,斯乃取形势也。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仍须用笔著墨,不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墨用松节同研,久久不动弥佳矣。

翻译
书法,是种深奥微妙的技艺,如果不是学识渊博通达且有大志之人,是学不到手的。大抵作书必须用心思索,我看李斯等人论笔势的文章,及钟繇的书法,很有功力,我担心子孙们不能记取,故作此文,记述并加以讨论。 书法,贵在平正安稳。首先要会用笔,有偃有仰,有攲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大凡写一字,或类似篆籀,或类似鹄头;或有如散隶,或近似八分;或者如虫食木叶,或者如水中蝌蚪;或者如壮士佩剑一样雄健有力,或者如妇女一样婉媚纤丽。书写要先构筑筋力,然后才可装束,必须注意安详温雅,疏密相间。作点画须悬手,作横画收笔时要先下按,然后拖笔出锋。每写一字,要用多用笔意:有的横画似八分,下笔又如篆籀;有的竖画如深林乔木,屈折之画又如钢钩有力;有的落笔尖如枯秆,竖画收笔细如针芒;有的转侧之势如飞鸟坠空而下,有的棱侧之形如流水转弯激来。一字中,纵横笔画要相关联;一行中,上下之间要连气通声,最要紧的是注意存筋骨藏锋毫,隐灭笔锋毫端的痕迹。用尖笔须落锋浑然天成,不使毫露显得漂浮怯弱,用新笔要俊朗出众如有神明,不必过分计较一点一画的瑕疵。每写一个字都要吸收各种书体的笔法,写整幅字,就要每个字都各有笔意,切忌相互雷同。纸质柔软的,用硬毫,纸质硬的,则用软毫。强弱不当就会导致笔法蹉跌,失势不合。 凡作书贵在沉稳庄静,立意在动笔之前,写字在动笔之后,未写之前,构思就已成熟了。但下笔仍然不要着急,这是为什么呢?笔是将军,所以须要谨慎稳重。心要急不宜迟缓,为什么呢?心是箭锋,箭发出去不要迟缓,迟缓则中物不深。字有缓急,那么,在一字中,缓急又体现在那里呢?如“乌”字,下笔一点,就要点得急,接下去的横直笔就要缓慢,最后一钩出锋也要迅疾有力,这种急与缓的安排,也正是为了体现“乌”字的体势形态。每逢作书要多迟少急,多曲少直,多藏少出,多起少伏,这才是书法。如果纵笔急忙牵引束裹,乍看好像是书法作品,久一回味就感觉毫无笔力了。用笔着墨方面,不要超过十分之三,免得浸墨太深使毫弱无力。墨要和松节一道研磨,越是耐磨的墨当然越好。
释义/赏析
玄妙:深奥微妙。 伎:通“技”。 通人:谓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 志士: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 存思:用心思索。李斯等论笔势:相传秦相李斯曾著《笔妙》论势:“书之微妙与道合,然篆籀之前不可得而闻矣。” 叙:记述。 篆籀:篆书及籀文。籀文,周代文字,即大篆。 鹄头:大雁的头。相传古代的一种书体。 详雅起发:详雅,安详温雅。详,通祥。起发,出发。开始提笔写字。 绵密疏阔相间:谓稠密开阔相间隔。指字的结体及章法安排,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乃为佳作。 上尖如枯秆:上头尖锐像枯瘦的秸秆。 下细若针芒:下边细如针尖。 爽爽若神:爽爽,俊朗出众的样子。意为俊朗清新若神明气爽。 瑕玷:玉上的斑点或裂痕,比喻小毛病。 虚纸:柔弱的纸。 强笔:毫毛强硬的笔。 蹉跌:失势,相差。 不入:不合。 直笔:即纵笔,指用笔急率。 著墨不过三分:著墨不得超过三分。此意为着墨处不过笔十分之三,当保持笔毫的强力。 松节:松树结疤。因其中含有油脂,可使墨色更有光泽。
繁体原文
夫書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大抵書須存思,餘覽李斯等論筆勢,及鍾繇書,骨甚是不輕,恐子孫不記,故敘而論之。夫書字貴平正安穩。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攲有側有斜,或小或大,或長或短。凡作一字,或類篆籀,或似鵠頭,或如散隸,或八分;或如蟲食木葉,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壯士佩劍,或似婦女纖麗。欲書先構筋力,然後裝束,必注意詳雅起發,綿密疏闊相間。每作一點,必須懸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後曳。每作一字,須用數種意,或橫畫似八分,而發如篆籀,或豎牽如深林之喬木,而屈折如鋼鉤;或上尖如枯稈,或下細若鍼芒;或轉側之勢似飛鳥空墜,或棱側之形如流水激來。作一字,橫豎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第一須存筋藏鋒,滅跡隱端。用尖筆須落鋒混成,無使毫露浮怯,舉新筆爽爽若神,即不求於點畫瑕玷也。爲一字,數體俱入。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若書虛紙,用強筆;若書強紙,用弱筆。強弱不等,則蹉跌不入。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仍下筆不用急,故須遲,何也?筆是將軍,故須遲重。心欲急不宜遲,可也?心是箭鋒,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夫字有緩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緩者?至如“烏”字,下手一點,點須急,橫直即須遲,欲“烏”三腳急,斯乃取形勢也。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若直筆急牽裹,此暫視似書,久味無力。仍須用筆著墨,不過三分,不得深浸,毛弱無力。墨用鬆節同研,久久不動彌佳矣。
翻译
書法,是種深奧微妙的技藝,如果不是學識淵博通達且有大志之人,是學不到手的。大抵作書必須用心思索,我看李斯等人論筆勢的文章,及鍾繇的書法,很有功力,我擔心子孫們不能記取,故作此文,記述並加以討論。 書法,貴在平正安穩。首先要會用筆,有偃有仰,有攲有側有斜,或大或小,或長或短。大凡寫一字,或類似篆籀,或類似鵠頭;或有如散隸,或近似八分;或者如蟲食木葉,或者如水中蝌蚪;或者如壯士佩劍一樣雄健有力,或者如婦女一樣婉媚纖麗。書寫要先構築筋力,然後纔可裝束,必須注意安詳溫雅,疏密相間。作點畫須懸手,作橫畫收筆時要先下按,然後拖筆出鋒。每寫一字,要用多用筆意:有的橫畫似八分,下筆又如篆籀;有的豎畫如深林喬木,屈折之畫又如鋼鉤有力;有的落筆尖如枯稈,豎畫收筆細如鍼芒;有的轉側之勢如飛鳥墜空而下,有的棱側之形如流水轉彎激來。一字中,縱橫筆畫要相關聯;一行中,上下之間要連氣通聲,最要緊的是注意存筋骨藏鋒毫,隱滅筆鋒毫端的痕跡。用尖筆須落鋒渾然天成,不使毫露顯得漂浮怯弱,用新筆要俊朗出衆如有神明,不必過分計較一點一畫的瑕疵。每寫一個字都要吸收各種書體的筆法,寫整幅字,就要每個字都各有筆意,切忌相互雷同。紙質柔軟的,用硬毫,紙質硬的,則用軟毫。強弱不當就會導致筆法蹉跌,失勢不合。 凡作書貴在沉穩莊靜,立意在動筆之前,寫字在動筆之後,未寫之前,構思就已成熟了。但下筆仍然不要着急,這是爲什麼呢?筆是將軍,所以須要謹慎穩重。心要急不宜遲緩,爲什麼呢?心是箭鋒,箭發出去不要遲緩,遲緩則中物不深。字有緩急,那麼,在一字中,緩急又體現在那裏呢?如“烏”字,下筆一點,就要點得急,接下去的橫直筆就要緩慢,最後一鉤出鋒也要迅疾有力,這種急與緩的安排,也正是爲了體現“烏”字的體勢形態。每逢作書要多遲少急,多曲少直,多藏少出,多起少伏,這纔是書法。如果縱筆急忙牽引束裹,乍看好像是書法作品,久一回味就感覺毫無筆力了。用筆着墨方面,不要超過十分之三,免得浸墨太深使毫弱無力。墨要和鬆節一道研磨,越是耐磨的墨當然越好。
释义/赏析
玄妙:深奧微妙。 伎:通“技”。 通人:謂學識淵博貫通古今的人。 志士:有高尚志向和節操的人。 存思:用心思索。李斯等論筆勢:相傳秦相李斯曾著《筆妙》論勢:“書之微妙與道合,然篆籀之前不可得而聞矣。” 敘:記述。 篆籀:篆書及籀文。籀文,周代文字,即大篆。 鵠頭:大雁的頭。相傳古代的一種書體。 詳雅起發:詳雅,安詳溫雅。詳,通祥。起發,出發。開始提筆寫字。 綿密疏闊相間:謂稠密開闊相間隔。指字的結體及章法安排,有疏有密,疏密相間,乃爲佳作。 上尖如枯稈:上頭尖銳像枯瘦的秸稈。 下細若鍼芒:下邊細如針尖。 爽爽若神:爽爽,俊朗出衆的樣子。意爲俊朗清新若神明氣爽。 瑕玷:玉上的斑點或裂痕,比喻小毛病。 虛紙:柔弱的紙。 強筆:毫毛強硬的筆。 蹉跌:失勢,相差。 不入:不合。 直筆:即縱筆,指用筆急率。 著墨不過三分:著墨不得超過三分。此意爲着墨處不過筆十分之三,當保持筆毫的強力。 鬆節:松樹結疤。因其中含有油脂,可使墨色更有光澤。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0069726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